2013年2月5日星期二

漢服·購買·心得:一、形制

前言:
筆者這幾年在百度漢服商傢吧上潛水,也買了一些漢服,不管怎樣也有了一些心得。此文乃筆者個人對於漢服女裝購買的見解,書寫對象是剛要買第一套漢服的人。由於筆者對男裝沒有研究,所以不對此作出任何評語,雖然有些道理還是相通的。沒有圖片,因爲筆者懶得弄授權。


一、形制
開始之前,先大致說一下漢服的形制,即漢服款式。如要圖文並茂的詳細解釋,請參考现代汉服体系2.1版 (注意:百度漢服吧現在有點亂,首頁的垃圾帖子太多,如果要逛請看精品貼或是汉服吧迎新必备+新人自学手册裏的連接,不然會失望的)。

漢服款式多半男女都可以穿,名字也許會有些許不同,但其實就是一樣的東西。就像洋裝襯衫男女都可以穿。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女子内衣(廢話)、明襖、褖衣及玄端。男人不穿明襖(其實我也見過……),而女子不穿玄端(祭服的一種。這個比較糾結一點,女子應該穿褖衣,但我還沒看過有人賣)。

漢服款式可大略分爲兩种:
(一)、連身衣
(二)、上衣下裳/褲

常見的連身衣女子款式有:

  • 曲裾深衣(“曲裾”)
    • 曲裾指的是彎曲的衣襟。
    • 曲裾的剪裁現在依然有糾紛,一般上來說,可分爲短曲裾、長曲裾及馬王曲。
    • 小曲並非曲裾,而是襦,乃早期考證錯誤的結果。史上小曲是存在的,一般作爲戰服,下配褲,方便騎馬。
    • 曲裾的衣擺可以繞一至三圈。長曲裾在小腿邊上繞,短曲裾則在膝上。各個商傢剪裁不一樣,看個人喜好。
    • 馬王曲是根據馬王堆出土實物復原的則稱的長衣,寬衣襟,小腿邊一繞。
  • 直裾
    • 直裾指的是直衣襟。
    • 比較有男子氣概的一款,當然,也有商傢設計得十分柔美。

常見的上衣下裳/褲女子款式有:

  • 襦及明襖、明衫
    • 上衣。
    • 襦可以是交領(淺或深)或是對襟。
    • 可衣掩裙或是裙掩衣。
    • 深交領、淺交領、對襟。(請海涵筆者的渣圖。)
    • 漢服都是右衽的!穿好后右手可以輕易地在兩片布之間伸進去。如果淺交領沒有係帶或是想把對襟穿成交領時,請不要穿錯。這是原則問題。
    • 要有前中縫及后中縫。原則問題。漢服一定有后中縫
    • 個人認爲一定要有接袖,就像西裝外套的袖口一定要有裝飾的小鈕扣。接袖一般在肘。
    • 明襖、明衫是明制的襦。襖兩層,衫單層。特點是深交領(明朝時有小冰期,天氣冷),腰間開衩,上护领(白色的那塊,可以拆開來另外洗),衣掩裙。
  • 褙子
    • 穿在外面的長袖衣,對襟。
    • 不同時期有不同稱呼,現代可分爲:大袖衫(大袖,較長,正裝)、褙子(一般窄袖,可短可長)、及披風(明制、大袖,較長,一般為正裝)。
    • 裏面可以穿多數上衣下裳/褲的衣服。褙子千萬不要搭曲裾。那個年代還沒有褙子。
  • 褙心及半臂
    • 褙心無袖,半臂袖长及肘。
    • 可以是交領(淺或深)或是對襟。
    • 非正裝(一弄不好就像丫環,但反過來說,容易裝可愛。)
    • 齊腰(穿在腰)、高腰、齊胸(穿在鎖骨下)。
    • 褶裙、馬面裙或片裙。一般裙擺有三米,裙腰繞腰一圈半。
    • 褶裙可以是順褶、工褶或是碎褶。詳見:三种普通褶裙的做法
    • 馬面裙:一般為明制,配明襖、明衫。裏頭多半要穿襯裙,而且一定要十分合身,腰圍改了就會穿歪。
    • 片裙:沒有褶,把布裁成六、八、十或十二片的梯形片后再縫合。(其實褶裙也是要剪成幾片再縫,但好像沒什麽人這樣做。)
    • 一般上是一片的(可以儅被單蓋),除了齊胸裙(也有兩片的)及馬面裙(兩片)。如果商傢沒説明就賣你筒裙(只有一邊開一點叉),請退貨,因此非漢服傳統剪裁。
    • 係帶一般在裙子兩端,不過有時候也可以見到三對小係帶。
    • 可開孔或不開(傳統上不開,穿法見仿夜宴系带法或[找不到連接,簡單來説就是把裏面的那端拉出來,折下。])。
    • 有很多名稱很多種類,如袴、裈。
    • 如果商傢只稱褲,多半非傳統剪裁。但傳統剪裁的褲比較難穿,畢竟是用係帶而非鬆緊帶。
其他款式比較少見,有些還有只能在特定場合穿(如祭服、戎服、婚服),所以就不多說了。

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

小書店

溫哥華獨立書店,雖由於經濟不景氣,倒閉了許多間,但還是有些頑強生存下來。各個書店定位不一,有者專營科幻小説,有者出售古董書籍,有者則販賣二手書,其中以各類小説居多,以便周轉。出門買菜,原本枯燥不已,逛書店則不然。鑽入書架間,紙墨入鼻,歪頭尋找心儀之書,乃消磨時間一大方式。 

吾友江生亦是同道中人。是日,書店優惠,買二送一。江生連挑五本,然左看右選,仍找不着特想買之書,遂請店員推薦。店員想一下,直往書架,拉本科幻小説一加,湊足六書。吾友當晚迫不及待翻閲,心想不知外星人如何出場。故事主角需在重重危機下,于一星期内找出公司製造的飛機失事之因,否則買賣談判功虧一簣,失敗告終,則公司破產,主角失業。然而,直到最後,奇人異事,無一出現。江生心有不甘,認爲此乃懸疑小説而非科幻小説,改日將與店員一辯,如此小氣。

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

誤會

星期五,是夜。吾琴老师来电,问是否要随之参加其友人聚会。其友精通二胡,娶一筝家,二人创办音乐学院,如今桃李满天下,包括吾同窗阿水。提供晚餐,但須奏一曲。我想一来无须备饭,二来同窗亦将出席,不至于冷场尴尬,应之。老師遂吩咐稍作打扮。言下之意,舊衫和雨褲不合宜。

隔天,細雨綿綿,仍著漢服。課后,大包小包,夜雨中開車尋屋。 最後,停于一教堂外……

 方驚覺,此非雅聚,而是演出!

 --------------這是我寫不下去的分隔綫--------------

星期五晚上,我的琴老師打電話問我要不要到我她的朋友那裏去聚一聚。 她朋友是二胡老師,所以那時也會有幾位學生,包括我的同學阿川。大家得表演一首曲子,不過有免費晚餐。想到有吃的,我一口氣就答應了。老師又吩咐,由於要演出,不要穿得太隨便。我想她擔心我穿平時雨天裝扮——舊衫和雨褲——不合時宜,我回答說我穿漢服了。 

隔天課后,我們開始打包琴、琴桌以及一道菜。老師弄了一個土豆泥,放了骨頭湯、菠菜及蕃茄,賣相不佳,但味道濃郁,營養豐富。爾後老師及其先生,帶著我,大包小包的出門了。我們沒到過二胡老師的家,跟著地址找。

最後,我們停在一間教堂外面…… 

教堂的外邊停滿了車,看樣子,這才不是什麽雅聚,而是一個音樂學院的演出。 

誤、會、大、了。

幸好我們抵達的時候剛好開飯,稍微壓驚。

--------------這是我寫不下去的分隔綫--------------
 好久沒更新了,有點心虛。

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

万里路

上了大学,整个人慢慢懒散起来,如今上午八时的课,能避则避。不过,这个学期的植物地理学,我特别感兴趣,而且老师也曾教过我,我特别欣赏他的冷笑话。因此,不管被窝再暖,我也得爬起来。

植物地理学(Phytogeography)研究生态圈内植物的分布规律,讨论植物进化或种化(物种形成)的原理。这门课除了谈论各种原理,少不了要举各种例子。来来往往那么多幻灯片,有夏威夷银灿灿的银剑植物复合体(Silversword Alliance)、纽西兰高大的树蕨、科隆群岛独特的仙人掌、索科特拉岛粗壮的榕树……那些照片,很多是老师自己摄的。能够到那么多个地方,见到那么多奇异植物,让人向往不已。他说以前教植物地理学的那位老师尚未退休前,他们常谈论最近假期去了哪里,看到了什么特别的植物。若他说他去了对方没到过的地方或看了对方错过的植物,对方会不甘之及,想马上订机票前往。

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从早期原意“读书能跨越时空,看到远方美景”,经过众人引申,已成为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,眼见为实。我现在到不了那些远方,只能够在书上写下心中所好,待有机会时才前往。但是,我可以在本地远足。每个地方都有特别的植物。但这些“景点”也许不出名,很多时候需慧眼识别长在枝丫下、杂草间、溪水旁的别景。所以,出门踏青前最好先做功课,看看现在是什么花期,哪里有什么植物。很多时候,会有意外之喜,脚下也许是株野兰,而头上或许有棵猪笼草。

光華日報》二零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

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

節日

今年格里曆為閏年,二月有二十九天。某孤陋寡聞,方聞此乃女性表白日,傳蘇格蘭曾立法讓婦女在此日求婚,若拒絕,男方需賠償。除了傳統大節日,日曆上佈滿各種小節:世界書香日、白色情人節、語法日、左撇子日……日日皆獨特,某年某月某日,決不重復,时不我待,稍纵即逝。

明天三月一日,二零一二年只有一天為此日。據此網站,為豬日。

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

信任

剛到溫哥華的時候,覺得最新奇的就是這裡的地鐵站沒有驗票閘機,就在地上划條黃綫,寫明一邊須持票進入。我持有學生票,當聽到車入站時,可加緊腳步沖下去,不受閘口阻攔。一般沒人站在那裏查票,我喜歡這種受到信任的感覺。

但是,有些人爲了省錢,所以逃票或買假票。沒幾個月就有製假票的奸商被捉。最近有一個中國人被起訴,她手機裏有車票的圖案,疑在中國印製假票后再次兜售。這些假票讓運輸連綫(Translink)損失慘重,而政府須用稅金賠償。運輸連綫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,所以在繁忙時間有些地點會有職員查票,學生票從一學年一張到每月一張(還漲價了),地鐵站也要裝驗票閘機了!

以後,溫哥華的地鐵站就會和很多地方的地鐵站一樣,有驗票閘機礙路。因爲少數人的作爲,弄得運輸連綫不能再信任乘客。三年内有這種轉變(那條綫二零零九年才落成),叫我不勝唏噓。

2012年2月18日星期六

空椅

入校不久,發現有位老人總是坐在學生會館的南廳,發白鬍鬚,在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旁,褐色扶手椅子上,看著報紙,時有杯咖啡放在扶手上。他每天只是靜靜的坐在那裏,風雨不改,無論何時我路過。後來方知,那人是學校唯一有固定位子的流浪漢。校方不允許任何流浪漢把學校當成基地,但不知爲何,讓他留了下來。他成了學校的景色之一,他人戲稱為“會館護衛”、“椅子怪人”(chair-bo),或僅為“坐在學生會館裏的那個人”。我,和許多人一樣,認爲他將陪伴我的大學四年。但上個星期四,那張椅子空了。很多人都發現,甚覺不妙,但隔天才證實他星期三晚上去世。不到一日,消息已傳遍面子書,悼文滿滿。隔日,他的椅子已擺上多束鮮花及各種祭品。因爲雖然許多人都沒和他說過話,但他已是大學生活的一部分、不可磨滅的一筆。

僅記Traver Weimble, 1928-201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