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2月5日星期二

漢服·購買·心得:一、形制

前言:
筆者這幾年在百度漢服商傢吧上潛水,也買了一些漢服,不管怎樣也有了一些心得。此文乃筆者個人對於漢服女裝購買的見解,書寫對象是剛要買第一套漢服的人。由於筆者對男裝沒有研究,所以不對此作出任何評語,雖然有些道理還是相通的。沒有圖片,因爲筆者懶得弄授權。


一、形制
開始之前,先大致說一下漢服的形制,即漢服款式。如要圖文並茂的詳細解釋,請參考现代汉服体系2.1版 (注意:百度漢服吧現在有點亂,首頁的垃圾帖子太多,如果要逛請看精品貼或是汉服吧迎新必备+新人自学手册裏的連接,不然會失望的)。

漢服款式多半男女都可以穿,名字也許會有些許不同,但其實就是一樣的東西。就像洋裝襯衫男女都可以穿。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女子内衣(廢話)、明襖、褖衣及玄端。男人不穿明襖(其實我也見過……),而女子不穿玄端(祭服的一種。這個比較糾結一點,女子應該穿褖衣,但我還沒看過有人賣)。

漢服款式可大略分爲兩种:
(一)、連身衣
(二)、上衣下裳/褲

常見的連身衣女子款式有:

  • 曲裾深衣(“曲裾”)
    • 曲裾指的是彎曲的衣襟。
    • 曲裾的剪裁現在依然有糾紛,一般上來說,可分爲短曲裾、長曲裾及馬王曲。
    • 小曲並非曲裾,而是襦,乃早期考證錯誤的結果。史上小曲是存在的,一般作爲戰服,下配褲,方便騎馬。
    • 曲裾的衣擺可以繞一至三圈。長曲裾在小腿邊上繞,短曲裾則在膝上。各個商傢剪裁不一樣,看個人喜好。
    • 馬王曲是根據馬王堆出土實物復原的則稱的長衣,寬衣襟,小腿邊一繞。
  • 直裾
    • 直裾指的是直衣襟。
    • 比較有男子氣概的一款,當然,也有商傢設計得十分柔美。

常見的上衣下裳/褲女子款式有:

  • 襦及明襖、明衫
    • 上衣。
    • 襦可以是交領(淺或深)或是對襟。
    • 可衣掩裙或是裙掩衣。
    • 深交領、淺交領、對襟。(請海涵筆者的渣圖。)
    • 漢服都是右衽的!穿好后右手可以輕易地在兩片布之間伸進去。如果淺交領沒有係帶或是想把對襟穿成交領時,請不要穿錯。這是原則問題。
    • 要有前中縫及后中縫。原則問題。漢服一定有后中縫
    • 個人認爲一定要有接袖,就像西裝外套的袖口一定要有裝飾的小鈕扣。接袖一般在肘。
    • 明襖、明衫是明制的襦。襖兩層,衫單層。特點是深交領(明朝時有小冰期,天氣冷),腰間開衩,上护领(白色的那塊,可以拆開來另外洗),衣掩裙。
  • 褙子
    • 穿在外面的長袖衣,對襟。
    • 不同時期有不同稱呼,現代可分爲:大袖衫(大袖,較長,正裝)、褙子(一般窄袖,可短可長)、及披風(明制、大袖,較長,一般為正裝)。
    • 裏面可以穿多數上衣下裳/褲的衣服。褙子千萬不要搭曲裾。那個年代還沒有褙子。
  • 褙心及半臂
    • 褙心無袖,半臂袖长及肘。
    • 可以是交領(淺或深)或是對襟。
    • 非正裝(一弄不好就像丫環,但反過來說,容易裝可愛。)
    • 齊腰(穿在腰)、高腰、齊胸(穿在鎖骨下)。
    • 褶裙、馬面裙或片裙。一般裙擺有三米,裙腰繞腰一圈半。
    • 褶裙可以是順褶、工褶或是碎褶。詳見:三种普通褶裙的做法
    • 馬面裙:一般為明制,配明襖、明衫。裏頭多半要穿襯裙,而且一定要十分合身,腰圍改了就會穿歪。
    • 片裙:沒有褶,把布裁成六、八、十或十二片的梯形片后再縫合。(其實褶裙也是要剪成幾片再縫,但好像沒什麽人這樣做。)
    • 一般上是一片的(可以儅被單蓋),除了齊胸裙(也有兩片的)及馬面裙(兩片)。如果商傢沒説明就賣你筒裙(只有一邊開一點叉),請退貨,因此非漢服傳統剪裁。
    • 係帶一般在裙子兩端,不過有時候也可以見到三對小係帶。
    • 可開孔或不開(傳統上不開,穿法見仿夜宴系带法或[找不到連接,簡單來説就是把裏面的那端拉出來,折下。])。
    • 有很多名稱很多種類,如袴、裈。
    • 如果商傢只稱褲,多半非傳統剪裁。但傳統剪裁的褲比較難穿,畢竟是用係帶而非鬆緊帶。
其他款式比較少見,有些還有只能在特定場合穿(如祭服、戎服、婚服),所以就不多說了。

1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写得周全而简明,读来受益匪浅,谢谢!
虽然距离此篇的发布时间已经很久了,还是忍不住想问,是否还有后续篇章?看着标题里那个“一”字,实在是意犹未尽得很!